秉承“为学之实,固在实践”的教学理念,旅游学院勇担使命,厚植文化自信,搭建“理论+实践+行业融合”的“知行移动大课堂”。4月10日,旅游学院院长陈才组织2024级MTA学子前往琼海白石岭和潭门镇,展开一期知识与实践深度交融、思想与感悟同频共振的学习之旅。
10日上午,陈才带领同学们前往白石岭与海南唐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参观学习。攀登白石岭,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美景,同学们深刻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非空洞的口号,白石岭的秀丽风光既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共进的成果。大家纷纷对照课堂所学的旅游规划与生态保护理论,思考如何在未来守护好这份美丽,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也正是新时代文旅人应有的担当。在海南唐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同学们为展品精湛的制作工艺所陶醉,书本上学习过的非遗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理论知识,在此刻与眼前的实物相互印证。大家也领悟了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体悟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在内心深处激起对传承与创新使命的深刻思考,实现知识学习与思想成长的统一。
下午,课堂设在客家村、谭门渔村及琼海南海博物馆。客家村的古老街巷与建筑彰显先辈智慧,MTA的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讨客家村的发展路径。大家意识到,这里的传统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宝藏,保护好古老的建筑、传承好独特的民俗,是吸引游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南海博物馆馆内,同学们学习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强大包容性,增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在馆内展现的国家主权维护及先民航海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明白了旅游产业发展中坚守主权、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走进谭门渔村,同学们深入了解渔业从古老的渔具到现代的捕捞技术,从传统的渔业生产模式到如今的产业化经营的演变历程,同时谭门渔民世世代代与大海顽强抗争,面对恶劣的海洋环境,他们从未退缩,这种不畏风浪、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渔业知识,更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勇敢面对,砥砺前行。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此次琼海之行,是旅游学院“知行移动课堂”的一次成功实践。同学们通过在真实场景的切身体验,完成了从理论认知到心灵感悟的升华,真正达成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将“知行合一”深植心间。